今天谈一谈“假大空”的东西吧。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个概念曾经一度非常流行。确实,需求人人都会提,业务、财务、销售、开发、领导都能提,你要再会一个画原型的软件,基本产品道路就可以上路了。
但是产品真的是这么容易做的吗,当然不,任何一个行业都不会非常容易的。自己作为目前一家创业公司的产品负责人,是深有体会的,每一个行业你要想往上走,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要对所做行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且从这个认识中能够形成一套方法论和价值观,学会归纳、总结,从高处往下看事物,这样你才会有不一样的认识。
那么,今天我要谈一谈什么呢?谈自己从做产品到现在所理解和总结出的一些方法论框架,市面上有很多人对于产品有很多独到的理解,这些都是他们经历了很多所感悟出的,那么能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你的境界和层次才能有所提高,从产品经理到产品总监再到更高的职位,拥有方法论,就是晋升的一道尚方宝剑。
说这个有些功力,也有些俗,但就是这样。
好了,废话不多说,下面我就开始阐述我对于产品的一个理解:
3W1H法则
3W1H,即为:why、what、how、who,我是将5W1H理论进行了抽象从而得出的这么一个3W1H。
一、why:为什么做?
当你所在的公司决定要从0到1开始做一个产品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为什么要做?其实“为什么要做”就是要给你的产品一个定位及目标,这个目标包括公司战略目标或者业务运营目标。
当管理层决定要做一个产品时,其实就是因为一个或多个精彩的idea迸发,希望将这个idea用产品的形式进行落地,那么这个idea到底靠不靠谱?行不行?在这个阶段,讨论不到,这个阶段,更多的是完善和丰富这个idea的内容,也就是一个产品战略的定制。
二、what:做什么?
既然idea提出了,那么到底行不行,怎么做,这个时候就要进行工作开展了。一般在这个阶段要做的事情就是两个:1、市场分析;2、竞品分析;
1、市场分析:分析的就是这个idea有多少机会和可做的空间,市场分析就是分析规模,在这样的一个市场中我的这个idea能有多少交集。
这里就会引入一个市场分析模型,叫做:PMF(Product Market Fit)产品市场匹配度。
这个F范围越大,则idea落地的价值就越大,一般一个idea会进行多个PMF模型分析,多个PMF分析完毕后返回验证idea可行性,这是市场分析要做的事儿,一般最后会形成产品经理经常见到的MRD文档(Market
Requirement Document:市场需求文档)。
2、竞品分析:当经过市场分析,认定这个idea可行,那么就要来看看在市场当中存在了多少类似的产品;
分析竞品也从两个点出发:
(1)市场:这些产品所覆盖的市场规模有多大?是否有跟自己的市场有重叠?重叠部分有多少?
(2)产品:从这些竞品的产品定位、人群、功能等角度去剖析,找出我们与他们的差异点。
通过这两个部分的分析,第二阶段也就完成了,那么下一步就是idea怎么落地了,要赶紧铺上市场去赚钱呀。
三、how:怎么做?
当讨论到产品怎么做的时候,逃不掉的一个概念就是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性产品),用最低的成本,设计完成你的产品,并且把它用最快的速度放到市场上测试是否可行。虽然第二阶段我们完成了idea的商业可行性分析,但是用户到底买不买账,就还是要放到市场上去验证,所以为了快速验证市场,只要将你的产品核心功能开发出来,简单包装后就可以上线,根据用户反馈再不断完善产品,MVP的方法论就不在多说了,创业型公司在资金不多,人力不够的情况下,更是要使用这个产品开发方法。
那么,做一个产品的方法有了,但是要具体怎么做呢?三个分析对象:1、用户;2、需求;3、场景;
用户、需求、场景是一个产品工作当中永远逃不开的三个词汇。
1、用户:用户的分析也分两点:
(1)目标用户分析:需要分析什么样的人会使用你的产品,从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爱好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初步判断出你所推出的产品的用户层是否具有购买力,是否有高度的互联网化思维,这些判断都会对你的产品设计有所影响。举个例子:如果面对的是高龄用户,那么傻瓜式的界面,多提示的操作在产品上就要多上;若是面对的年轻用户,那么就不必考虑太多的傻瓜界面了,因为年轻人对于新鲜事物的熟悉程度非常快,教育成本低,可以把精力放在其他更有意义的地方。
(2)用户体验地图:这个名词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在这个阶段,你基本已进入初步的产品设计了,包括原型、功能流程图、业务流程图等等。那么用户体验地图就是让产品经理分析自己的产品在用户侧的用户体验是好是坏的一个重要评判。
怎么做呢?就是说你需要绘制从用户一进入到你的产品,他怎么使用能够走到你产品的核心部分,快速高效的体验到产品核心功能,并且做出产品预设的希望用户做出的反应和操作,比如电商网站怎么让用户能都快速走到下单环节,且快速的完成支付;再比如打车软件,怎么让用户进入能够快速的进行叫车操作等;这个用户体验地图网上有很多的做法,读者可以多去网上搜搜,这里也不再过多赘述;
2、需求:说到需求,其实我想到了之前网上一篇很火的文章,叫做“任何产品需求,挖到最后都是人性”,出自苏杰老师之手。那么如果这个标题有点夸张,那么我给它起一个落地一点的说法就是,“任何产品需求,其实就是分析用户情绪”。
为什么这么说,用户是有情绪的,喜怒哀乐、恐惧焦虑等,这些情绪就是产品所要抓住的根源。举几个例子:有的人用产品越用越开心,这个产品让这个用户产生了非常高的愉悦感,其实就是满足了这个用户的愉悦情绪,越开心我越想用嘛,最典型的就是游戏类产品;再举一个,教育类产品,比如得到、三节课等等这些付费内容学习的产品,抓住的就是用户的恐惧情绪,我害怕我知识不够,我害怕我在工作上会有脱节,所以我要学习。
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常说产品需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其实就是在满足用户的所有情绪。市面上的需求通常分类成三种:
(1)痛点需求:何为痛点需求,就是抓住人的恐惧,让恐惧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得到缓解,能够找到这个点,那么就是抓住了痛点需求;
(2)爽点需求:持续不断的得到满足,当用户使用你的产品时,某一点或者某一个维度下都让用户感到满足(即愉悦),那么就是抓准了爽点需求,你的产品如果没有痛点需求,多一些爽点需求也还是有可能活下去的;
(3)痒点需求:虚拟自我的一种体验,这种需求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得不到愉悦感,有他可以,没他也可以,可替代性太高,这样的需求get不到用户的情绪点。
所以,这三种需求,(1)>(2)>(3),那么痛点需求就是我们做产品首先要抓住的需求点。引用梁宁老师的一句话就是:做产品必须抓住用户的愉悦情绪和恐惧情绪,要么做一个让用户愉悦到暴爽的产品;要么做一个可以帮用户抵御恐惧的产品。
不痛不痒的产品,我们要他有什么用?
3、场景:前面你所分析的用户、需求都需要带入到具体场景下进行分析,如果不带入到场景里分析,那么基本就是毫无价值的。
何为场景——场:时间和空间;景:情景和互动,也就是说用户需要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下,能够触发用户的情绪,让用户与你的产品产生交互,这个才叫场景。
场景其实就是你的入口,所以脱离场景谈需求,无价值。
说到这,基本上这个idea应该怎么做,已经心里有数了,那么下面应该怎么弄?
四、who:谁来做?
当idea可行,产品用户、需求、场景都分析ok,下面就是要开始组建团队了,资源的获取在不同类型的公司是不一样的,大公司抢夺资源比较激烈,因为在大公司,内部孵化的产品太多,资源不够分配,需要看你的产品的重要价值程度来进行资源配置;而创业型公司则不同,想好了一起上,干就是了。
所以,当你资源都获取到的时候,你的PM、开发、测试、UI、运营等人员都到位了,那么就是要进行项目管理了。从立项到项目启动到项目执行到项目上线最后到项目推广等。项目怎么做,根据不同公司也有大同小异,具体的网上找吧。
所以,说到这,基本已结束了。
这是我自己整理的一个初步的产品方法论的框架,需要通过以后的工作积累去不断地完善、修正和丰富它。我相信一个产品人一旦有了这样的意识,那么应该就不会对所谓的中年危机反应那么大了,方法论大同小异,说来说去其实都差不多,但是形成方法论的思维和思路却是非常宝贵,这是一个人最大的一笔财富。
再多说一句,有了方法论,其实就是能够站在大局观上去掌控产品,我们所做产品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赚钱;那怎么达到这个目的?也就是产品有什么作用呢:满足用户的需求,其实产品就是服务人的一种介质,要去看用户在你所提供的产品(服务)中是否得到了满足。
所以做产品永远都是用户驱动第一,只有用户满意了,你的产品才具备商业价值,如果你的产品能靠用户自行造血,那么非常ok;如果一段时间内还未有好的盈利模式,但是商业价值ok,融资也会源源不断。
热门工具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