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o简介

Go语言是编译型、静态类型的类C的语言,并带有GC(垃圾收集器,garbage collection)。这意味着什么?

另外,Go是一种非常严格的语言,它几乎总是要求我们"以标准答案去答题",在其它语言可以容忍的不规范编码方式在Go语言中几乎都会抛异常
。例如导入了包却没有使用这个包,Go不会去编译它并报错。再例如,定义了一个变量但从来没用过,也会报错。


初学Go的时候,这可能是件无比的苦恼事情,但习惯了之后,编写出来的程序自然是无比规范的。这也正是Go和不少语言的区别:其它语言编码、调试阶段可能很快,但维护和优化阶段可能会非常长;而Go的编码周期可能稍长,但编码完成后几乎都是足够优化的,维护和优化周期足够短。

编译型

编译表示的是将你所写的源代码转换为低层次的语言,例如汇编语言(go采用此底层语言),或者其它中间的语言(如Java、C#编译成字节码)。


编译型语言可能不太友好,因为编译的过程速度很慢。如果一个程序的编译过程就需要花几分钟甚至几小时,那么程序的版本迭代可能会很难进行下去。编译速度是Go语言的一个主要设计目标,值得庆幸的是,Go的编译速度很快,即便对于习惯于使用解释型语言的人来说,它也还是快。

编译型语言虽然编译过程慢,但这类语言在运行阶段可能会更快,而且运行时不再需要加载额外的依赖。

静态类型


静态语言意味着变量必须要指定数据类型(int,string,bool,[]byte等)。虽然必须指定数据类型,但除了在声明变量的时候显式指定数据类型,也可以让Go自己去推断数据类型(稍后有示例)。

对于习惯于使用动态型语言的人来说,可能会感觉静态型语言很笨重,事实确实如此。但静态有静态的好处,特别是配合编译操作的时候。

关于静态和动态数据类型,要说的内容其实很多很多,毕竟对于一门语言来说,数据类型牵一发而动全身,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型语言,都因此而衍生出无数的优、缺点。

类C型的语言

当我们说一门语言是类C型(C-like)的语言时,意味着这门语言里有一些语法和特性和C语言是类似的。例如,&&表示布尔的AND,==
表示等值比较,数组索引从0开始计算,{...}表示一段代码块,也表示它属于一个作用域范围,等等。

类C型语言也意味着每行的语句要使用分号";"结束,条件表达式要使用括号包围。但Go语言不采用这两种方式,尽管还是可以使用括号包围条件表达式以改变优先级。例如:
if name == "malongshuai" { print("name rigth!") }
一个更复杂一点的条件表达式,使用括号改变优先级:
if (name == "longshuai" && age > 23) || (name == "xiaofang" && age < 22) {
print("yeyeye!!!") }
GC


每当创建一个变量后,这个变量都会有其生命周期。例如,函数内部的本地变量将在函数退出的时候消逝。对于非函数内部的变量生命周期,无论是对程序员还是对编译器来说,变量的生命周期都没有那么显而易见。

没有garbage collection,意味着要让程序员自己来决定变量所占用内存的释放,这是很艰巨的任务,而且很容易出错导致程序崩溃。


带有GC的语言可以对变量进行跟踪,并且在它们不再被需要的时候自动释放它们。虽然GC带来了一点点的负载,会影响一点点的性能,但对于现在高性能的计算机来说,这点影响相比它带来的优点而言,完全可以将其无视。

尝试写一个简单的Go程序

按照国际管理,每一门语言总是以hello world开篇。这里就算了,因为我有我的惯例。

先安装Go,so easy...

目前还没有必要涉及Go的工作空间,所以随意找个地方创建一个test.go文件,内容如下:
package main func main() { println("Let's Go") }
然后运行:
go run test.go
显然,它将输出Let's Go。但是Go的编译过程呢?go run
命令同时进行了编译和运行两个过程:它将使用一个临时目录保存构建的程序,然后执行它,最后自动清理构建出来的临时程序。

可以使用go run --work查看下具体情况:
$ go run --work test.go WORK=/tmp/go-build267589647 Let's Go
构建的临时目录位于/tmp/go-buildXXXX中(我这是Linux),在此目录下会有一个二进制程序(对于Windows则是.exe文件):
$ tree /tmp/go-build267589647/ /tmp/go-build267589647/ ├──
command-line-arguments │   └── _obj │   └── exe │   └── test # 这是可执行二进制程序 └──
command-line-arguments.a
那个test文件就是编译后得到的二进制程序,可以直接用来执行:
$ /tmp/go-build267589647/command-line-arguments/_obj/exe/test Let's Go
如果要显式编译,使用go build命令:
go build test.go
它将在当前目录下生成一个名为test的二进制文件,可以直接拿来运行,就像前面/tmp中的一样。
$ ./tese Let's Go
在开发阶段,用go build还是用go run,随意即可。但在部署的时候,一般先go build,再go run。

main包和main函数

在上面的代码中,声明了这个包的名称为main,然后创建一个函数,并在此函数中使用println输出了一个字符串,但是go run如何知道要去执行什么?
在Go中,程序的入口是main包中的main函数,这两名称都是固定的。


对于一个从没编程过的人,可能不理解程序的入口。它表示程序从此处开始执行,函数main中可能会包含很多其它函数的调用,这些函数可能放在其它文件(包)中。通过一次次、一层层的调用,从而将整个程序的所有代码、逻辑都连接在一起并运行。

如果你愿意,可以试着修改一下package后面的main关键字,然后go run和go build都运行一下。再试着修改一下func main的main
关键字,go run和go build再运行一下。

关于包的内容,后面再做介绍。目前来说,需要理解的只是些基础,对于基础阶段来说,我们将总是在main包中写代码。

import

Go有一些内置的函数,例如上面的println
,内置函数无需额外的引用就可直接调用。但内置函数毕竟很少,所以得从已经写好的Go标准库和其它第三方库中找出一些工具来使用。

在Go中,import关键字用于定义要导入到当前文件的包名,导入某个包后,这个包中的属性就能在当前文件中去访问,例如调用属于这个包的函数。

例如,将前面的代码改改: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os" ) func main (){ if len(os.Args) != 2{
os.Exit(1) } fmt.Println("Arg0: ",os.Args[0]) fmt.Println("Arg1: ",os.Args[1]) }
执行一下:
$ go run test.go exit status 1 $ go run test.go a b exit status 1 $ go run
test.go a Arg0: /tmp/go-build730099388/command-line-arguments/_obj/exe/test
Arg1: a
上面的import导入了两个标准包:fmt和os,还使用了另一个内置函数len()。

len()
函数返回字符串的长度、字典的元素个数以及数组的元素个数。上面使用len()判断了该Go程序的参数个数必须为2,否则就以状态码1退出该程序。看上面的运行结果,好像只有给一个参数的时候才是正确的,这是因为第一个参数(
Args[0])代表的总是当前正在运行的程序名称,正如上面结果所显示的那样。

你可能还注意到了fmt.Println,前缀fmt正好是导入的一个包名,这表示使用fmt包中的Println函数。

本文的开头就说过了,Go是一门非常严格的语言,如果这里导入了fmt包,但却没有使用它,它将报错。
# command-line-arguments ./test.go:4:5: imported and not used: "fmt"
关于Go文档

关于fmt的Println函数详细用法,可去参考Go的官方文档:
https://golang.org/pkg/fmt/#Println。当然,现阶段去看官方手册,那是在找死
<https://golang.org/pkg/fmt/#Println。当然,现阶段去看官方手册,那是在找死>。

还可以使用go doc命令去查找各帮助文档。

例如,查看fmt包的帮助文档:
go doc fmt
查看fmt.Println函数的用法:
go doc fmt.Println
完整用法:
go doc go doc <pkg> go doc <sym>[.<method>] go doc [<pkg>].<sym>[.<method>] go
doc <pkg> <sym>[.<method>]
此外,还可以构建本地的网页版官方手册,在断网的时候可以访问:
godoc -http=:6060
然后就可以在浏览器中通过http://localhost:6060/访问官方手册。

变量和变量声明

很多语言中,要为变量赋值只需一个语句:
x=10
这个语句中实际上包含了两个过程:变量的声明和变量的赋值。声明一般也被称为"定义"。

在Go中,必须先声明变量,再赋值或使用变量。最复杂的声明+赋值操作为: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main(){ var x int x=10 fmt.Println("x =",x)
}
此处声明了一个变量x,其数据类型为int
。默认情况下,Go在变量的声明期间会为其做初始化赋值:int类型初始化赋值为0,booleans初始化赋值为false,strings初始化赋值为"",等等。

可以将声明和赋值操作合并:
var x int = 10
还有一种更方便的声明+赋值方式:
x := 10
通过这种变量的定义方式,还可以将函数执行结果(返回值)赋值给变量。例如:
func main() { x := getAdd(10) } func getAdd(x int) int { return x+1 }
:=在Go中属于类型推断操作,它包含了变量声明和变量赋值两个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变量声明之后不能再次声明(除非在不同的作用域),之后只能使用=进行赋值。例如,执行下面的代码将报错: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x:=10 fmt.Println("x =",x) x:=11
fmt.Println("x =",x) }
错误如下:
# command-line-arguments .\test.go:8:3: no new variables on left side of :=
报错信息很明显,:=左边没有新变量。

如果仔细看上面的报错信息,会发现no new variables是一个复数。实际上,Go允许我们使用:=一次性声明、赋值多个变量,而且只要左边有任何一个
新变量,语法就是正确的。
func main(){ name,age := "longshuai",23 fmt.Println("name:",name,"age:",age)
// name重新赋值,因为有一个新变量weight weight,name := 90,"malongshuai"
fmt.Println("name:",name,"weight:",weight) }
需要注意,name第二次被:=赋值,Go第一次推断出该变量的数据类型之后,就不允许:=再改变它的数据类型,因为只有第一次:=对name进行声明,之后所有的:=
对name都只是简单的赋值操作。

例如,下面将报错:
weight,name := 90,80
错误信息:
.\test.go:11:14: cannot use 80 (type int) as type string in assignment
另外,变量声明之后必须使用,否则会报错,因为Go对规范的要求非常严格。例如,下面定义了weight但却没使用:
weight,name := 90,"malongshuai" fmt.Println("name:",name)
错误信息:
.\test.go:11:2: weight declared and not used
函数定义

Go的函数允许有多个返回值。例如:
// 该函数有一个参数,没有返回值 func log(message string){ ...CODE... } //
该函数有两个参数,一个返回值,返回值的类型为int func add(a int,b int) int { ...CODE... } //
该函数一个参数,两个返回值,分别是int和bool func power(name string) (int,bool) { ...CODE... }
既然函数可以有返回值,就可以将其返回值赋值给变量:
value, exists := power("malongshuai") if exists == false { ...CODE... }
有些时候,我们可能并不需要所有的返回值。例如,我们只想要取得power()的第二个返回值。这时可以将不想要的返回值丢给特殊符号下划线_,它表示丢弃这部分结果。
_,exists := power("longshuai") if exists == false { ...CODE... }
如果函数的参数类型相同,则不同的参数可以共享数据类型。
func (a,b int) int { ...CODE... }

友情链接
ioDraw流程图
API参考文档
OK工具箱
云服务器优惠
阿里云优惠券
腾讯云优惠券
华为云优惠券
站点信息
问题反馈
邮箱:ixiaoyang8@qq.com
QQ群:63753833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