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习惯用C的语法来写awk中的代码,所以总爱用for (i=1; i <= maxindex;
i++)的方式来遍历数组。前些天无意中看到了awk中特有的for (var in
array)也可以实现该功能,便欣然采用,并想当然地以为这不过是前一种for的简化形式,直到发现以下代码段总是无法按我预想的方式运行:
for (i = 1; i <= nf; i++) { r = (fx[i]^2+fy[i]^2+fz[i]^2)^0.5; inradius =
"no"; for (rc in radius) if ( r - radius[rc] < 1e-10 && r - radius[rc] > -1e-10
) { inradius = "yes"; n[rc]++; break; } if (inradius == "no") { rc++;
radius[rc] = r; n[rc]++; } ... }
这段代码旨在将一系列坐标点按其到原点的距离来分类。最外层的for循环用显式的方式遍历所有点,其中fx,fy,fz分别为该点的x,y,z坐标值。对每一个点,计算该点到原点的距离r,然后判断该距离r是否在已有的距离数组radius中。如果是,则将该点归到现成的类别中,不然就为radius数组新增一个元素(即新的类别),并将该点归到该新类别中。
然而,其运行的结果却一度让我感到十分困惑——即便仍然有新的距离r在出现,用来表征这些r所在类别的rc却在某个值之后就停止增长了,仿佛第11行的rc++跑着跑着就莫名失效了!将脚本检查了多遍,甚至做了不少捕风捉影的推测,都未能找到问题所在。无奈之下,将第四行的隐式遍历for
(rc in radius)改写成显式的for (rc = 1; rc <= maxrc; rc++),本不抱什么希望,却意外地发现问题消失了。
随后,man awk,找到其中关于语句for (var in array)的说明,终于恍然大悟——其中写着:The order that
var transverses the indices of array is not defined.
即var以怎样的顺序遍历array是未定义的,而我却一直想当然地把它理解成for (var=1; var <= maxindex;
var++)的一种简化写法。所以,面对未知的事物,还是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啊。
是以记之,以长一智。
热门工具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