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前,从面试开始,我对工作的看法和期待开始慢慢有了转变,这里先说下第二家面试的公司吧。这家公司是支付宝签约的渠道商,被新大陆公司收购了,位于台江区商业圈那个最高的大厦。我承认我去的时候乡巴佬了,进门一片金碧辉煌,空旷的大厅居然还喷香水。招待和保安各个都西装革履,给人的印象是,空旷,整洁,奢华。我第一反应是,妈呀把公司开在这么漂亮的地方,谈客户不是一谈一个准吗?


但是上了楼,到公司里面,感觉还是很有落差的。公司空间不小,但是人更不少。走进公司,两侧办公区挤满了人,百来号人挤在几百平的办公区里,和单间的办公室、会议厅的空旷形成强烈对比。更让我惊讶的是,当时招聘会上收我简历的人事小姐居然是公司的前台。


因为我面试时提前到了一个小时,总监和我谈了许多,聊到他入行十多年如何在四十岁前就做上总监的位置,成为一个成功人士。与其说面试,我觉得那位总监更多的是在说他十年如一日加班到深夜的故事。但是他的故事一点说服力也没有,不惑之年的总监脸上邹巴巴的,长得像五十多岁的中年人。

面试回来我就开始思考,是不是做技术就一定要用身体去换业绩?做技术想要成功,是不是就比其他工作更艰难?这个问题我想了非常久,有了初步看法。


在每个行业里面做到经理位置的人其实都屈指可数。不管公司大小,公司能做到高层的都很少,这个比例可能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但是经理或总监的位置只有寥寥几个。不管是销售总监、人事总监、技术总监还是财务总监,真正衡量一个人的,是他的业绩。


资本论曾说,衡量一个劳动力价值的方式,是工资。工资是资本家支付劳动力教育、维持生活所需的费用,而剩下的那部分,就是购买劳动力价格的。打个比方说,我参加实习工作拿两千或者三千的工资,是维持我最低生活费用的工资,而不是购买我产出的工资。

工资三千和工资三万的区别,其中两万七的价格才是衡量我们真实水平的价值。衡量一个技术人员的价值在于:技术实力、在业内影响力、技术人员在团队中的胶水能力。


在不同环境下对工程师的要求也有不同,小公司需要我们在配合开发时及时补位,大公司更多会强调上下游沟通能力。所以所有的大公司招聘上一定会标注:良好的沟通能力,逻辑思考能力,还有上进心。

如何选择公司
小公司的选择标准有:

*
通勤时间。通常我们选择规模较小的公司都是在刚踏入职场或刚踏入某个领域的时候,有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一定不要在通勤上浪费太多时间。如果通勤花费两三个,扣除工作的八小时,就完全没有时间提升自己,职场前三年黄金时间将被浪费。
*
业务选择。在工作中挑战自己,就是挑战自己的薪资天花板。只要方向是相同的,我们尽可能尝试选择有挑战性的公司,而不是选择呆在自己的舒适圈,只用自己熟悉的框架。能不能做,做了再说。
*
选择可以成长的环境。公司不喜欢招一个鸵鸟一样停滞不前的员工,员工也不喜欢进一个让人喘不过气的公司。既然初到职场,最应该问的就是:我可不可以在工作中发挥所长,例如最新的框架和轮子?我现在能在工作中运用到什么知识、技术?在业务熟悉的情况下,我能不能在工作时间为公司做优化?工作不是学习的地方,但是工作一定是要能提升技能的地方,运用知识的地方,否则就算在八小时外再学习八小时也没用。
*
一个可以交流的环境。上下游、甲乙方。这就扯到技术的两个成长方向,一个是业务方向,另一个就是技术领域深入。譬如有两个画师,一个画师可以画花鸟虫蛇,另一个画师只会画鸡蛋,方的椭圆的正圆的黑的白的,只要是他画的鸡蛋不管多奇怪都让人惊艳。业务就像是画画,明白要画什么东西,并把他画的漂亮,这就是我们产出的实绩。上下游沟通良好的公司对项目的管理一定也有独到之处,小公司团队一定要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人提升是巨大的。
我没有在大公司工作过,但是也想稍微总结下进大公司的几点思考:

* 大公司加班严重,都是八九点下班。选择好Leader就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
*
技术方面,大公司没有小公司自由。任务有专门的人员排期,晋升由业绩和考核决定。


选择很重要,而了解公司是做出选择的第一步。不让自己后悔的方式就是多沟通。像我这样没参加过面试的同学会有的毛病就是有个工作就去了,或者收到offer的时候,容易纠结去三千还是四千的公司。同学,三千跟四千有差吗,也许现在纠结三四千的offer,下次你就错过了八九千的offer,或者错过了在优秀团队里实现财务自由的机会。

为什么我会选择考研
计算机考研有用吗?我工作了一二三年,还需要考研吗?这种帖子我看的太多了。因为我曾经就是到处找这种帖子看的人。

研究生生活给了我们这些只会搬砖的技术人员一次“涨见识”的机会。但是科研是有门槛的工作:

* 抽象思维能力,很多课题研究需要建模;
* 实验数据推理能力,精密的科研需要数据可视化,模型重构;
* 写paper、写专利的能力,既能提升思维和表达,也对创新、创业也是很大助力,这点进入创业公司就能深深体会到;
* 创新能力。科研不是抄抄抄,而是在研究领域提出自己独到见解,可能只是小突破,但一定是没人想到的创新点。

研究生有什么好处?其一,研究生接触的是某个领域最前沿的新鲜事物。发表一篇期刊的背后要读几十上百篇paper,要演算厚厚的一叠数据;其二,研究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别看大学里教授一个个邋里邋遢,每个能在名校做硕导的教授,年轻的时候都是同时代里最优秀的人才,现在手中也掌握丰厚的资源;其三,很多人觉得研究生出来工资工资和本科生差不多,不值得浪费三年呆学校。但是相比四十年的职业生涯,花三年涨涨姿势,对个人的发展也是很有好处。

从职业的角度来看,HR对一个人的评价方式有:

气质,谈吐,沟通能力。类似的问题有:自我介绍一下?对前公司、现公司的评价?或者引申出一个问题,应聘者回答。


硬实力从简历上很难看出,应聘者有80%的实力,那么在简历上体现的就是120%的能力。HR也不是火眼金睛,最能看出虚实的就是一个应聘者的实绩:考上top院校的研究生,参加某创业比赛获得二十万风投、创业获得ABCD轮投资、在某科研机构发过五六七八篇顶会;自媒体软文几十上百万阅读量,这些都是职业生涯的闪光点。


譬如我想应聘一家投资理财公司,证券从业资质只是我的一个附加品,投资年化利率20%就是我真正的实绩。业余时间,在投资上用100万赚到20万,足以证明我在某个方向上的敏锐是名列前茅的。


有个现象可能没什么人发现,校招考试中考到抽象推理、智商题的公司,其实都是加班文化比较厉害的大厂。这类公司有这样的底气:在公司的高压下,只要智商和基础足够扎实,就算是小白干几年也能成为大佬。不怕你项目经验不够,只怕你智商不够用,毕竟大厂都要招最优秀的人。

我该不该进体制?

体制意味着安稳。安稳意味着有多重选择。体制内能干嘛?我给大家举一举几个例子。


首先,是我姑的一个学生,进了地方报社,工资四五千。他在大学期间美术专业,自学插画,现在在工作闲暇时间做插画外包,每个月收入能达到一万多两万。这个猥琐老哥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他奶奶现在到处吹牛逼。

第二个例子,写出《明朝那些事儿》的公务员,当年明月。销售量几千万册的成绩,相信所有人都有目共睹。


第三个例子,一位挂过我科的实验课老师。说实话那门实验课我真上的不错,考的也不错,挂我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懵逼了。他教过我两学期,第一学期给我不错的成绩,第二学期居然给我打了好低分,我到现在都觉得是他看我字写得难看直接挂了我,因为他太忙了。这位老师的集团公司在高新区有一栋楼,公司业务做往全国,在深证、北京、杭州等城市都有分公司,我和同学们无聊时估计他身家至少有几千万以上。从九几年注册资金两百万的小公司到现在的大公司,只要坚持不懈搞私活,我相信有理想的人都可以的!

在体制内,我们的free
time会很充足,因而我们会有更多更自由的时间,给自己充电。清闲的工作不代表我们可以放松下来,在二十岁的芳华年纪里享受老年生活,体制内意味着我们需要多重身份,我们有机会在有一份工作的情况下,尝试更多活法。这样的生活可能不精彩,但是也能活出有趣

能不能做,做了再说

编程世界,语言只是工具,任何语言都有适用的场景,但是只要深入挖掘,一门语言可以通吃。


对于职场来说,职业只是一层身份,任何职业都有使用的场景,但是只要深入挖掘,一种身份可以通吃所有。一个很挫的老师背后身份可能是某集团大佬;一个公务员卖土特产也能年入千万。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只要踏实做好每一项工作,我们已经K.O百分之六七十的人了。


有点感慨,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我一样运气爆棚,随便瞎投都能进一家氛围这么好的公司。可惜只入职三周,就要因为考体制和修改毕设离开。家里人为我找了广电的关系,希望我考公,我只能放弃现在的学习机会,离开,追求那几乎不可能成的编制,或者一份广电里一个月,一千多,的打杂编制工作。

所以,说了这么多话,我想最后给大家一个忠告。

++++++++++++++++++++++++++++

++++++++++++++++++++++++++++

++++++++++++++++++++++++++++

++++++++++++++++++++++++++++

++++++++++++++++++++++++++++

++++++++++++++++++++++++++++

++++++++++++++++++++++++++++

上面那些大道理全都是骗你的

++++++++++++++++++++++++++++

友情链接
ioDraw流程图
API参考文档
OK工具箱
云服务器优惠
阿里云优惠券
腾讯云优惠券
华为云优惠券
站点信息
问题反馈
邮箱:ixiaoyang8@qq.com
QQ群:637538335
关注微信